看到共享甲蟲女士讓我感到目瞪口呆,無論是設計方面-甜美和正確性,還是與源自當代定製摩托車場景的相性。共享的甲蟲女士是以wabi-sabi (是指一種古老的日本美學『侘寂(わびさび)』)手工鍛造方式製作,透過喚醒情感的形狀(甲蟲)和並交由我們最喜歡的摩托車工匠來實現其可移動性。
共享甲蟲女士本來可以建在摩托車製造車間,但事實並非如此。北京LUO Studio(全名:LUO羅宇杰工作室)的瓢蟲形移動兒童共享圖書館體現了「做正確的工作來做好工作」的設計理念,這種設計理念卻獨缺當代摩托車文化。這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不這樣做呢?LUO Studio瓢蟲的成功正好為了定製這塊的迴聲室效應(Echo chamber)指了一個出口,明確地突顯了摩托車界目前並沒有在追求的設計可能性。我們並不是為兒童(或移動性挑戰...等)創建項目、或選擇使用回收材料、或解決更大的社會挑戰,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的團隊非常聰明。

該共享甲蟲女士的是利用「廢棄的自行車零件、廢棄的建築材料、和汽車面板」構成,此項目是為了響應北京因為回收公共自行車後所產生堆積如山的金屬廢物,以及需要創新的移動解決方案。共享甲蟲女士是一個設計對象,其結構是用3D影像軟體開發,作為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一個移動式的「手作工作室」來代替運輸推車,並可用在兒童教育上。
在設計過程中,LUO Studio意識到,它移動式攜帶的特點能透過多種方式進行調整,並且形狀(受Buckminster Fuller的Dymaxion汽車啟發)對兒童特別具有啟發性,其規模正是兒童尺寸。因此,它被改編為兒童移動圖書館,可以交換書架上的書籍,並到達沒有公共圖書館或書籍移動服務的社區。LUO Studio認為應該用大型道具來創作較為複雜但不會讓兒童過於敏感的設計(例如:沒有瓢蟲塗料方案的話),卻可以是一個很棒的案例:甲蟲女士可以在任何地方製造,對於摩托車手來說,提出了新的探索途徑。對於製造商而言,這是一個甜蜜的譴責,同時,也是對全新設計的新途徑的靈感。